一、夫妻共同财产能不能执行财产公证
夫妻共同财产能进行财产公证。依据相关法律规定,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,包括各自所有、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、部分共同所有,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。
财产公证有助于明确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的权利和义务,减少纠纷发生。进行公证时,夫妻双方需共同到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提出申请,提交身份证明、财产证明、协议书等材料。公证机构会对协议内容的真实性、合法性进行审查,确认无误后予以公证。经公证的财产约定具有较高证明力,在发生争议时可作为有力证据。
二、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标准是啥
夫妻共同财产认定标准如下:
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: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,一般属于共同财产。这涵盖工资、奖金、劳务报酬等。
生产、经营、投资收益:双方从事生产、经营、投资活动产生的收益,无论何方参与,均为共同财产。
知识产权收益:婚姻关系存续期间,实际取得或明确可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,属于共同财产。
继承或受赠财产:继承或受赠的财产,若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一方的除外,否则为共同财产。
其他财产: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应认定为共同财产的其他财产。
具体认定时,需综合考虑财产取得时间、资金来源等因素,准确判断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。
三、夫妻共同财产能转移给父母吗
夫妻共同财产在未经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,一方私自转移给父母的行为可能存在法律风险。
根据法律规定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,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。未经配偶同意擅自转移共同财产给父母,可能被认定为侵犯了另一方对共同财产的平等处理权。
若日后婚姻关系出现问题,另一方发现此转移行为,可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,并要求对擅自转移财产的一方少分或不分。情节严重的,可能还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。所以,夫妻双方应平等协商处理共同财产,未经对方同意,不宜私自将共同财产转移给父母,以免引发法律纠纷。